【统计报告】一季度通辽市农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:农业经济

(来源:通辽统计微讯)

年初以来,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按照、市部署安排,细化实化工作举措,有序推进春耕备耕生产,统筹抓好“菜篮子”工程,蔬果生产结构优化调整,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地见效,畜牧产业逐渐走出低谷期,农畜产品供给充足,农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农业经济

01

农林牧渔业总体运行情况

【统计报告】一季度通辽市农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:农业经济

02

农业经济运行有利因素

1

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

虽然一季度我市蔬果产量有所回调,但从种植结构看我市蔬菜生产呈现品种集中、增效提质的特点,一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659.36吨,较去年同比下降7.79%;瓜果类产量232.49吨,较去年同比下降11.18%农业经济 。较去年相比,白菜、甘蓝、豆角等作物种植面积有明显下降,西红柿、辣椒、蘑菇等高价作物逐渐成为一季度设施农业主要品种,设施育苗的占比也逐渐增大,农户对作物种植的思想观念已经由传统的“量”逐渐向“质”转变,种植业对农业经济拉动作用将实现逐步增长。

2

畜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

一是全市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,畜牧业生产能力继续提升,畜禽产能持续释放,各类牲畜出栏、肉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农业经济 。从存栏看,全市一季度牲畜存栏1282.8万头只,同比下降1.4%。其中,牛存栏387.2万头,同比下降0.3%;羊存栏664.5万只,同比下降3.0%;生猪存栏221.3万头,同比增长1.9%。从出栏看,全市一季度牲畜出栏224.8万头(只、口),同比增长10.1%。其中,生猪出栏72.82万头,同比增长6.7%;牛出栏38.04万头,同比增长9.6%;羊出栏113.92万只,同比增长12.6%;肉禽出栏165.79万只,同比增长7.1%。从产品产量看,全市肉类总产量10.68万吨,同比增长3.1%。其中,牛肉产量3.68万吨,猪肉产量6.15万吨,羊肉产量0.74万吨,禽肉产量0.11万吨。牛奶产量11.07万吨,同比增长26.5%。

二是肉牛产业迎来强势反转农业经济 。今年以来,由于产能去化效应和供应收缩、进口牛肉价格优势减弱、近期收益提升引发市场向好预期、养殖户追涨惜售等多重原因,公犊牛和育肥牛价格上涨趋势显著,活牛平均价格27.7元/公斤,同比增长14.0%,较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1.5%,肉牛产业市场“回暖”有力推进牧业产值实现稳步增长。

3

渔业生产稳步推进

新春消费需求呈现较快增长态势,渔业冬捕生产作业推动了产业发展农业经济 。第一季度,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0吨,较上年同期增长18.0%,有力推动我市渔业产值实现稳定增长。

03

农业经济运行不利因素

设施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经济 ,极端天气影响农业生产

当前我市设施农业整体规模较小,单体园区平均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,难以形成大规模的设施集群,整体来看仍以农村土棚为主,抵御极端天气能力较弱,如今年4月11-12日我市出现大风寒潮天气,造成了全市多地设施农业生产受损农业经济

畜禽市场波动影响养殖户收益

春节过后,受消费淡季影响,生猪价格、鸡蛋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落,养殖户收益受市场波动影响有所下降农业经济 。生猪价格15.8元/公斤,猪肉价格22元/公斤,较上年四季度环比下降10.2%和15.4%;鸡蛋价格7元/公斤,同比下降16.7%,较上年四季度环比下降52.8%。

04

对策建议

(一)优化产业结构,促进蔬果发展农业经济 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集中发展设施农业,以标准化、高质效生产为目标,采取有力措施,集中发展优势特农业产业。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力度,提高灾害预报的精准度和及时性,提前做好应对准备,确保蔬菜收益和市场供应充足。深化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和推广,切实加大蔬菜生产品种改善力度,选择优质品种,加快品种更新换代,通过提高作物质量、培育特品牌,实现农产品由普通产品向无公害、绿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转变,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(二)加强畜禽市场监测预警农业经济 。进一步强化产能监测和市场信息预警,及时掌握畜禽市场变化情况,做好生产形势分析与预警,引导养殖户科学合理安排生产,稳出栏,补存栏,避免出现产能过度增加或过度减少等极端情况,提升养殖业抗风险能力。

(三)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农业经济 。积极拓展农畜产品销售渠道,持续推动品牌建设,组织开展农产品展销会、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线下活动,提升全市农畜产品知名度和品牌溢价能力,拓宽市场空间。

备注:行业数据为部门数据

编辑:何风兰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hzsbl.org.cn/post/255.html

友情链接: